本文目录一览:
马铃薯的晚疫病怎么防治?
(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甲霜灵等药剂,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2)控制徒长 在现蕾期当株高30~40厘米,且有徒长迹象时,***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3)药剂控病 中心病株出现后加强定点监测和大田普查。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坝薯10号、冀张薯3号、中薯2号、内薯7号、乌盟601,抗疫1号、同薯8号等。(2)选用无病种薯。在收获、贮藏时都应仔细挑选,防止病薯入窖。
防治要点:①选择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②农业措施,调整播种期避开晚疫病发生时期。调整株行距,改小行距为大行距。通过和玉米等作物套作减轻病菌传播。加厚培土层。
发病初期:可用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8%霜脲百菌清悬浮剂(1000-1500倍液)、8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晚疫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1、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薯块。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斑,病斑边缘不明显;以后渐扩大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斑,潮湿时,病斑上长一圈稀疏的白霉(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2、晚疫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茎和薯块。首先在叶尖、叶缘出现 水浸状褐色斑点,通常在叶片病斑周围形成淡***退绿边缘,干燥时,病斑干枯,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扩大迅速,可扩及叶的大半及全叶。
3、空气干燥,病斑变褐,干枯,破裂或卷缩。茎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垂卷曲,终致全株黑腐。
4、块茎症状:受感染的薯块初期在表面出现淡褐色或稍带紫色的圆形或不规则褪色小斑,病斑向薯块表层扩展后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组织。
5、马铃薯晚疫病在叶片、茎蔓、薯块都有发生,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薯块在田间会发生腐烂,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薯肉变成红褐色。
6、茎部受害后形成长短不等的褐色条斑,在潮湿条件下,茎部条斑上也能长出白色霉层。薯块受害时,形成淡褐色不规则形的小斑点,稍凹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变褐坏死,最后病薯腐烂。晚疫病还可使马铃薯在存贮期间大批腐烂。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有哪几点?
气候: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气候型流行***害, 受气候影响较大, 在多雨季节发病比较严重, 而在少雨、干燥的情况下发病就会较轻或者不发生。在现蕾至花期如遇阴雨天气, 湿度大, 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晚疫病的发病条件:晚疫病属于一种非常典型的气候病害,喜日暖夜凉的高湿环境。当外部湿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非常有利于孢子囊的萌发。在天气温暖、湿度大的环境中,有利于孢子囊产生芽管。
此外,从大棚***茄或马铃薯晚疫病株上飞散出的孢子囊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侵染源。雨水多、湿度大、雾大露重、昼暖夜凉温差大,最有利于发病和流行。若此条件出现早,可致马铃薯植株早死和绝收。
因此,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天气潮湿阴沉时,早晚多雾,露水多时,有利于病害发生。中央病株出现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囊通过风雨的传播进行再渗透,发病后10 ~ 14 d可引起大规模发病。
马铃薯的晚疫病要怎样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坝薯10号、冀张薯3号、中薯2号、内薯7号、乌盟601,抗疫1号、同薯8号等。(2)选用无病种薯。在收获、贮藏时都应仔细挑选,防止病薯入窖。
防治要点:①选择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②农业措施,调整播种期避开晚疫病发生时期。调整株行距,改小行距为大行距。通过和玉米等作物套作减轻病菌传播。加厚培土层。
封锁和消灭中心病株是大田防治的关键。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尤其是在中心病株的附近。防治晚疫病有效药剂有47%加瑞农、72%克露、72%霜脲锰锌、72%普立克、50%敌菌灵、50%退菌特、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