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国上海各种粮食价格排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民国上海各种粮食价格排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国时一升粮食等于多少斤?
等于三斤。升,斗,担,是民国时期粮食计量的基本单位,它们的进位制是十进位制。即是每担十斗,每斗十升,每升十合。一般进行交易都是用斗来计量的,每斗是三十斤,很少用秤来称重计量,因为用秤会有弄虚作***的行为,所以一般都是用斗来进行粮食交易的。一斗是三十斤,一升就是三斤了。
民国初期1石粮食是多少斤?
民国初期统一了重量,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一石米约等于六十公斤,就是120斤。
事实上“石”,作为古时候的的度量单位,再加上一些国家制度的不同,所以其本身的问题非常复杂。很多专家学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所以我们今天的换算也只是大概,不是十分精确。
在民国初期一石要看是什么“平”
老称一石172市斤(清朝遗留)
一府石140市斤 (清朝遗留)
1920年民国***规范度量衡,一般情况下一石120斤
在共和国建立以前不必太纠结“国内的度量衡”问题,例如“老称一石”有些地方就是180市斤,出现多点少点的情况很正常。
一块现大洋在民国究竟能买到多少东西?
1931年在广州,一块大洋能买25斤大米或者20斤茄子。
1933年的北京,1银元可买6斤上好的猪肉,七斤煤油,入住一所高档旅馆,每天房费也不过2-3块大洋。
在重庆,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两块五角钱。
1937年的成都,一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
整体上来看,从上世纪20年代到抗日战争前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物价一直平稳,温和上涨。抗日战争后到民国***垮台,物价就刹不住车了。特别是粮食、药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越往后越贵,银元的购买力自然也也来越低了。
1912年的一元可以买什么?
在民国早期的北京,1912年,一块大洋能买60斤大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80元左右,这似乎也没有太值钱,不过那时候6个人去东来顺大吃一顿羊肉火锅花一块钱就够了,要是放到现在来说,6个人怎么着也得花1000元。由此可见,当时的粮食价格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在那时候,一般家庭,一家十几口人,以小康生活的方式,每顿都有肉有菜,一个月的花费也才22块大洋。要放到现在十几口人的话,每月开销至少也得在5000元以上。
抗战时期一块大洋能买多少粮食?
抗战时期的1937年的成都,一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
大洋是民国成立后,国民***公布“新国币条例”,规定一圆银币为国币,即本位币,重七钱二分,银九铜一,后改为89%,币面铸有袁世凯头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纹饰及“壹圆”字样,通称“袁头币”。
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
我们这地方,地处辽东南,上溯一千年,是高句丽人居住的地方,时至今日,在一些沟沟坎坎里,经常发现被雨水冲出的一些陶瓷瓦罐,每逢这时,老人们就会露出厌倦的神态,弃之野外,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高句丽死后骨灰罐,也叫瓦罐,是用来盛骨灰。
原来,高句丽这个民族,是个游牧似民族,以打鱼伐木为生,居无定处,人死后马上焚烧,把骨灰装进瓦罐里,随处掩埋。这就是瓦罐坟。
但题主显然不是指这种瓦罐坟,这不仅想起另外一种残忍葬俗。
民国年间,军阀割剧,连年战争,惹动***,洪水,地震,瘟疫,十年九荒,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人吃人现象。
话说凤凰山地区,最近有不少幼儿失踪,几乎全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有人怀疑是拍手党干的,用婴儿做药引,制造长生不老药。
此事震动朝野,曾派人专门侦查,却不了了之。
后来一猎户进山打猎,误入深山老林,在一所古庙里,发现几个和尚正在做伤天害理的勾当。
他们把千方百计拐骗来的婴儿装进瓦罐里,藏于洞穴中,任其生长,孩子本来就小,又缺少营养,百剩一二,活下来慢慢长大,脑袋和正常人一般无二,但脖子以下受瓦罐限制,无法发育,渐成畸形,十人活一人,就这样,五、六岁后开始训练,学算术,破机关,冬练三九,夏攻三伏,到江湖上耍手艺赚钱,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闷死在瓦罐里的婴儿,还有中途死亡的孩子,就装在瓦罐里,随随便便埋了,这就是瓦罐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上海各种粮食价格排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上海各种粮食价格排名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