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疫情过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疫情过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疫情过后粮食是否会涨价?现在大量囤积应对涨价合适吗?
针对全球性的疫情状况,2020年全球的粮食价格肯定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对一个市民来说大量囤积粮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储备完全有能力应付疫情过后的供应问题,而且粮食也不易保存,但市民平常储备一定量的生活食品药品对防灾抵抗灾害是有必要的。
不会涨价。既使涨也会在合理的范围。这次疫情这么严重,我们国家的食品供应依然平稳有序。疫情过后就更不可能出现涨价之说。况且我们国家历来都有粮食储备。所以不用恐慌。当然日常生活中有一点短期储备也是应该的,长期储备没有必要,且也不好保存,特别是在城市根本不可能大量储存。
趁疫情涨价是违法的!不想被罚就安份守己地挣点中间钱,别挣违法的钱。疫情过后,国家都想尽办法帮扶百姓。现在是许多人受疫情影响,沒有工作没有收入。许多人是一个人养家,多张口吃饭。中国现在的老人学习西方光人,只养自己的孩子,不带孙子孙女。所以现在许多女人在家带孩子,男人一个人挣钱,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年轻不帮儿子儿媳,儿子儿媳为了带娃只能一个人挣钱,一个人带娃。而老人年轻虚度光阴,老了生病花钱,甚至其他方面需要钱,又要儿子出钱。现在的7080负担最重。
粮食涨价对于负担重的人民是增加了生活压力。囤粮,没有见过谁囤粮,国家都发话了,有的是粮食,去年刚丰收,全国十几亿人,可以,敞开肚子大吃一年没有问题!而且现在的人不像五八年代的人,一个人一餐可以吃十个人的饭。
粮食涨价了,所有物价跟着上涨。这是制造恐慌,是大罪。生财有道!
疫情过后,米面会涨价吗,农村粮食收购价格会提高吗?
疫情不疫情,米面都将会涨价的,农民种地与打工的收益差距太大了,农民打工一般每月挣5000元左右,而种5亩地风调雨顺最多一年5、6千元,这样有能力和年青的农民谁还愿意种地呢?粮价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涨一些。
疫情过后不会涨多少,总产量没有多大变化,总消费量基本没变,今年早春种植影响不大,少数地区出现抢购粮油现象,是误导,当然由于隔离或阻断道路,给加工和运输造成一些短缺是难免的,复运复工后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微涨有可能,国家或调剂和控制的,只要做好防控和工作,其它不用我们操心的。
我们是农民,但吃粮全都是靠买粮吃的,一人只有七分地,就是全种成粮食也不够吃,粮食涨价我们这里地少人多就不好过了,相反有地多的地方就只盼着粮食涨价呢,能多卖点钱,太不公平了,
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疫情和农业生产情况上看,疫情过后,米面价格存在上涨的趋势,农村粮食价格上涨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今年农民的种田收入应该会好于2019年。综合当前市场形势看,影响米面等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不仅仅是疫情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先说说当前疫情发展情况: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较好控制,每天新发生的多为境外人员,预计国内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清零。但是国际上却越来越多,截止4月2日,海外共有200余个国家发生852640人,排在第一的美国高达199092例,将近20万人。
由于疫情分布较广,有专家预测全球至少还会持续3-5个月的时间,尤其是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土耳其、西班牙等一些农产品生产国偏重发生,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会影响到世界范围的粮食供给不足问题,所以国际粮价上涨即将成为现实,由于我国加入世贸以后,与各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比较广泛,因此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国内粮价。
由于我国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来抓,通过保护价收购、发放各种补贴等形式,鼓励粮食生产,近5年每年粮食总产均在6.5亿吨以上,从我国目前的粮食储备情况看,稻谷和小麦的总存储量在1.7亿吨左右,其中稻谷在1亿吨左右,小麦在7000万吨左右,储备比较充足。
影响米面价的因素,只能是进口大米、面粉可能会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2019年我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只有1785.1万吨,比2018年下降12.8%,谷物自给能力持续上升。而进口的大米只有245.6万吨,小麦进口300万吨左右,两者相加不到总消费量的3%。
从上面的数据可见,即使国际上大米、面粉价格大涨,我们国内的大米和面粉的价格也会上涨有限。
至于今年农村秋粮价格,我们的看法是今年粮食价格出现普遍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涨幅有所区别,预计小麦价格会在1.20-1.30元/斤之间,普通粳稻价格在1.35-1.45元/斤左右,玉米干粮价格达到1.0-1.10元/斤。这只是个人看法,不可做为投资依据。
(文/三农广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疫情过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疫情过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