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测定水稻产量?
1、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
2、第一步,在稻谷成熟时根据被测田块面积确定样点的数量、大小和取点方法。被测田块的面积大,则样点的数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则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个点,再大些可以取5个点或7个点。
3、穗粒数:调查2穴(穴穗数接近平均值)。千粒重:以常年千粒重为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计算公式:估产产量(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0.85。
4、水稻理论产量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
5、测算水稻产量的方法和公式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标准圆孔法 此法需在田间选定35个样点,每个样点随机抽取1020株稻穗,将稻穗打散并去除杂质,随机抽取100粒左右的籽粒,并通过标准圆孔计数器进行计数。
6、田块选择。将万撎示范片均匀划分为50个单元~每个单元选取1个有代表性田块,每块田3撎以上,按对角线3点取样。产量因素测定。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产量要素 (1)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每穗粒数的多少和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量有直接关系。(2)形成穗数: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
增加水稻千粒重,增加水稻千粒重,一是保证幼穗发育后期有良好的营养条件,使谷壳长得较大,便容纳更多的灌浆物质。二是灌浆成熟期***取湿润灌溉,进行养根保叶,形成较多的光合产物,使谷粒充实度好。
通常三因素产量结构比较常用。一般来说,水稻产量结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别是在高产水平下,一个因素的提高,总会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下降。
传统的农业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改进,从而使得种植水稻的效率和产量不断提高。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如大面积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导致产量下降。
经济产量是指人们收获的主产品稻谷的产量,通常所说的产量即是指经济产量。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二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重。
耕地面积减少。工业发展占用耕地面积,导致耕地面积不足,大米产量逐年下降。农业人口逐年减少。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缺乏劳动力,加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可以从东北地区买粮补给,所以大米产量逐年下降。
水稻产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最密切,贡献最大。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
2、水稻品种原因 如果选择了质量不好的水稻品种,就会导致水稻在成熟时产量以及出米率出现下降。
3、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4、水稻产量的多少和多种原因有关,你知道分别是哪些原因吗?水稻用种量大,造成 水稻苗产生弱苗。水稻幼苗碰到持续超低温,出芽慢,生长发育慢。
5、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
水稻产量是怎样形成的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水稻种类缘故有可能是选用了品质不太好的水稻种类,造成水稻在成熟期的情况下,产量及其出米率降低。
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最密切,贡献最大。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
在前两个时期如遇不良条件,易致雄性不育或开花受精不良而形成空粒;在后一个时期如遇不良条件,则易致灌浆不良而形成秕粒。千粒重的决定时期粒重是由谷壳的体积和胚乳发育的好坏所决定的。